作者:曾凯 2017环境工程1班
三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了朱自清老师,也是第一次读朱自清老师写的散文,当然,这一接触,便是一股萦绕不去的“清”香。
朱自清老师,虽然已逝去了了将近七十载,但我仍然把他当作我写作的启蒙老师,当然也是我笔风的塑造师。一本《朱自清全集》,在我身边一陪就是十几个年头,现在还会偶尔翻阅,看着上面那密密麻麻的笔记,有些是三年级留的,有些是初中,有些是高中乃至现在的。每一个字,不仅有着我青春荏苒的痕迹,更有着朱自清老师的笔香在熏陶着我。
记得有一次暑假回来作读书报告的总结,很多同学都没有阅读书籍,所以老师要求同学上台发言的时候,大家都很犹豫。我看了一眼大家,其实我内心也十分犹豫,因为我不太敢上台讲话,更何况是和人分享,紧张着,就不小心翻开了书,突然看到一行诗意标题—“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行字的时候,我已经举起我的右手,拿着那本有点破旧、甚至褶皱的书上了台。我站在台上,本来有些恐惧的心好像突然消失了,看着讲台下面的同学,我顿了顿嗓子,开始从第一篇我看的文章说起,于是有了那清幽浆声泛起点点水花的秦淮河,有了那朦胧之月的海棠红,有了青翠欲滴的梅雨潭,有了那犹如纯奶润洗般的荷塘月色。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缓缓地放下我的书,台下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师也在一旁为我鼓掌,那时候我第一次觉得读书原来如此的美好,也是第一次更加坚定追随朱自清老师的的笔风一直写作下去。
大一的时候,我去应聘青咨会的编辑部,当时第一轮面试的题目(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名字叫做《小巷中的女人》。说实话,拿到这一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启笔,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我有点着急了,转着笔头,偶尔目光扫向窗户外面,嘴巴不停地念叨着,女人,女人,在小巷的女人,我的记忆好像出现了短暂的空白,犹如被虫儿蛀走了一块地。突然,我想到朱自清老师在《朱自清全集》里的那篇著名的《背影》,他写的是朱自清老师父亲送朱自清老师离开南京那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幕。而我,想起也有一个背影在我脑海里十分清晰,以至于眼前突然就浮现了那个小巷中的女人——我的外婆。没想到,我一直想找地小巷中的女人,其实就是我最敬爱的外婆,小时候,外婆带我走街串巷,在每一条小巷中的场景瞬间浮现了起来,而我最尊敬的女人之一的外婆,也在我童年的小巷子里身影久久不能散去。于是,我拿起笔,眼中微微地晶莹,一笔一笔地写着,那小巷中的女人。
现在依然还会翻阅那本并不是很厚的《朱自清全集》,成长的这些年也经历了不少事,有父母工作的不如意,家庭拮据,感情上也总是一一受挫,甚至自己的学习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有时候甚至也会想要放弃,做个浪子,无用之人,但每每翻读这一本书,再看看自己写下来的每一篇文章,想着佩弦老师在《论青年》说过的“他们不甘心在理想还未疲倦的时候就被压进典型里去,所以总是挣扎着,在憧憬那海阔天空的境界”,我心中也有那一股四溢的清香,不愿被污臭掩埋,于是便挣扎着,从那自身陷入的沼泽中出来,做一回时代的弄潮儿!